世界科學名人(國外部分)
世界科學名人(國外部分)
世界科學名人(國外部分)
牛頓(1642~1727)
牛頓(SirIsaacNewtonFRS,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是一位英國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他在1687年發(fā)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并成為了現(xiàn)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從而消除了對太陽中心說的最后一絲疑慮,并推動了科學革命。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恒之原理。在光學上,他發(fā)明了反射式望遠鏡,并基于對三棱鏡將白光發(fā)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fā)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tǒng)地表述了冷卻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數(shù)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分享并發(fā)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shù)的零點,并為冪級數(shù)的研究作出了貢獻。在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進行了一場“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民意調查,牛頓被認為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具影響力。
艾薩克·牛頓爵士是人類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晚年醉心于煉金術和神學。他在1687年7月5日發(fā)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里用數(shù)學方法闡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則——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這四條定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體系,被認為是“人類智慧史上最偉大的一個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個世紀中物理界的科學觀點,并成為現(xiàn)代工程學的基礎。牛頓為人類建立起“理性主義”的旗幟,開啟工業(yè)革命的大門。牛頓逝世后被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為在此長眠的第一個科學家。
愛因斯坦(1879~1955)
德裔美國科學家。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國烏耳姆鎮(zhèn)的一個小業(yè)主家庭,自幼喜愛音樂。愛因斯坦在量子論、分子運動論、相對論等物理學的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
1939年,愛因斯坦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fā)現(xiàn),在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偨y(tǒng),建議研制原子彈,以防德國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zhàn)后,他為開展反對核戰(zhàn)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1955年4月,彌留之際的愛因斯坦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呼吁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他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對人類文明的摧殘,認為和平是人類的首要問題。
瓦特(1736~1819)
一、生平簡介
瓦特(jameswatt,1736~1819年)蘇格蘭發(fā)明家。1736年1月19日生于蘇格蘭格林諾克。童年時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學校念過書,然而沒有受過系統(tǒng)教育。瓦特在父親做工的工廠里學到許多機械制造知識,以后他到倫敦的一家鐘表店當學徒。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學工作,修理教學儀器。在大學里他經常和大學教授討論理論和技術問題。1781年瓦特制造了從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蒸汽機。1785年,他也因蒸汽機改進的重大貢獻,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1819年8月25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希斯菲德逝世。
二、科學成就
1763年,瓦特修理格拉斯哥大學的一臺紐可門泵,得以仔細研究了結構和工作原理,找到了熱量損失消耗大量燃料的癥結所在,他終于想出了加一個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汽缸外裝上絕熱套子,使它一直保持高溫,新的蒸汽機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并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制造了從汽缸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作蒸汽機,并采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yōu)樾D運動。瓦特還設計了離心節(jié)速器,利用反饋原理控制蒸汽機的轉速。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機迅速被各工業(yè)部門采用,為產業(yè)革命鋪平了道路。蒸汽機車加快了19世紀的運輸速度:蒸汽機→蒸汽輪機→發(fā)電機,蒸汽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即電力發(fā)展鋪平了道路。
三、趣聞軼事
1.童年時代的瓦特和茶壺的故事
一天晚上,瓦特和一個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擺弄茶壺蓋,一會兒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把茶壺嘴堵住時,蒸汽頂開了茶蓋。在旁的外祖母對瓦特的這種無聊動作極為不滿,加以訓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著蒸汽的力量,從此萌發(fā)制造蒸汽機的念頭。
2.蒸汽機與產業(yè)革命
羅爾特所著《詹姆斯·瓦特》中,曾寫道:“瓦特蒸汽機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產方法以過去所不能想象的規(guī)模走上了機械化道路?!?/span>
3、瓦特大事年表
1819年在詹姆斯·瓦特的訃告中,對他發(fā)明的蒸汽機有這樣的贊頌:“它武裝了人類,使虛弱無力的雙手變得力大無窮,健全了人類的大腦以處理一切難題。它為機械動力在未來創(chuàng)造奇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有助并報償后代的勞動?!?/span>
1736年1月19日詹姆斯·瓦特誕生于蘇格蘭的格里諾克。
1755年瓦特離開蘇格蘭,到倫敦尋求儀器制造匠的培訓。他被康西爾的約翰·摩根所接納。
1757年格拉斯哥大學任命瓦特為其正式數(shù)學儀器制造師,并在校園里安排了一個車間。
1763—1765年瓦特在修理紐科門泵時,設計冷凝器解決效率低的問題,羅巴克把瓦特的發(fā)明用于商業(yè)上。
1774年瓦特將自己設計的蒸汽機投入生產。
1776年博爾登—瓦特蒸汽機在波羅姆菲爾德煤礦首次向公眾展示其工作狀態(tài)。
1782年瓦特的雙向式蒸汽機取得專利,同年他發(fā)明了一種標準單位馬力。
1800年 瓦特蒸汽機專利期滿,與博爾登合作結束,64歲瓦特退休。
1801年 1819年8月25日詹姆斯·瓦特逝世,享年83歲。
大氣蒸汽機有鍋爐和汽缸,結構比較簡單,它的熱效率很低。英國工人技師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紐科門的蒸汽機進行了改進,找出了熱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汽缸在每一沖程中都要用噴水使蒸汽凝結,這時汽缸本身也被冷卻,熱量大量損耗。瓦特設計制造了精密的汽缸,發(fā)明了跟汽缸分離的冷凝器(如圖),這樣就顯著地提高了熱效率和運行的可靠性。瓦特的蒸汽機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和運輸?shù)母鱾€部門,瓦特本人也被后人稱為蒸汽機的發(fā)明者。瓦特1782年發(fā)明制造的蒸汽機,是利用鍋爐發(fā)出的高壓蒸汽進入汽缸中膨脹,推動活塞往復運動對外做功,因此這種熱機又叫往復式蒸汽機。蒸汽機的發(fā)明與使用對工業(yè)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開創(chuàng)了蒸汽時代,歐洲的工業(yè)革命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阿基米德(約前287—212)
數(shù)學家、科學家
除了偉大的牛頓和偉大的愛因斯坦,再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為人類的進步做出過這樣大的貢獻,即使牛頓和愛因斯坦也都曾從他身上汲取過智慧和靈感。他是“理論天才與實驗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敘拉古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生平
阿基米德([**]rchimedes,約前287—212),誕生于希臘敘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他出生于貴族,與敘拉古的赫農王(KingHieron)有親戚關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兼數(shù)學家,學識淵博,為人謙遜。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對數(shù)學、天文學特別是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剛滿十一歲時,借助與王室的關系,被送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城去學習。亞歷山大位于尼羅河口,是當時文化貿易的中心之一。這里有雄偉的博物館、圖書館,而且人才薈萃,被世人譽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這里學習和生活了許多年,曾跟很多學者密切交往。他兼收并蓄了東方和古希臘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在其后的科學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死,終年七十五歲。阿基米德的遺體葬在西西里島,墓碑上刻著一個圓柱內切球的圖形,以紀念他在幾何學上的卓越貢獻。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無可爭議的是古代希臘文明所產生的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及科學家,他在諸多科學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使他贏得同時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和體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復雜幾何體的體積。在推演這些公式的過程中,他熟練的啟用了“窮竭法”,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逐步近似求極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認為微積分計算的鼻祖。他還利用此法估算出π值在223/71和22/7之間,并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對古希臘繁冗的數(shù)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義的按級計算法,并利用它解決了許多數(shù)學難題。
阿基米德在力學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方面。他在研究機械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杠桿原理,并利用這一原理設計制造了許多機械。他在研究浮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在天文學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他設計了一些圓球,用細繩和木棒將它們聯(lián)接起來模仿日月和星辰的運動,并利用水力使它們轉動。這樣日食和月食就可以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了。阿基米德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并圍繞著太陽旋轉,這一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要早一千八百年。限于當時的條件,他并沒有就這個問題做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提出這樣的見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為數(shù)學家,他寫出了《論球和圓柱》、《論劈錐曲面體與球體》、《拋物線求積》、《論螺線》等數(shù)學著作。作為力學家,他著有《論平板的平衡》、《論浮體》、《論杠桿》、《論重心》等力學著作。在《論平板的平衡》中,他系統(tǒng)地論證了杠桿原理。在論浮體中、他論證了浮體定律。
阿基米德不僅在理論上成就璀璨,還是一個富有實踐精神的工程學家。他一生設計、制造了許多機構和機器,除了杠桿系統(tǒng)外,值得一提的還有舉重滑輪、灌地機、揚水機以及軍事上用的投射器等。被稱作“阿基米德舉水螺旋”的揚水機是為了將水從大船的船艙中排出而發(fā)明的。揚水機可以利用螺旋把物體搬運到高處,在埃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現(xiàn)代螺旋泵的前身。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
阿基米德不僅是個理論家,也是個實踐家,他一生熱衷于將其科學發(fā)現(xiàn)應用于實踐,從而把二者結合起來。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桿來抬起重物,不過人們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潛心研究了這個現(xiàn)象并發(fā)現(xiàn)了杠桿原理。
赫農王對阿基米德的理論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將它們變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眹跽f:“這恐怕實現(xiàn)不了,你還是來幫我拖動海岸上的那條大船吧?!边@條船是赫農王為埃及國王制造的,體積大,相當重,因為不能挪動,擱淺在海岸上已經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滿口答應下來。阿基米德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滑輪系統(tǒng)安裝在船上,將繩索的一端交到赫農王手上。赫農王輕輕拉動繩索,奇跡出現(xiàn)了,大船緩緩地挪動起來,最終下到海里。國王驚訝之余,十分佩服阿基米德,并派人貼出告示“今后,無論阿基米德說什么,都要相信他?!?/span>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后,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后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即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后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愛國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制造了很多攻擊和防御的武器。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制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并倒轉,拋至大海深處。傳說他還率領敘拉古人民制作了一面大凹鏡,將陽光聚焦在靠近的敵船上,使它們焚燒起來。羅馬士兵在這頻頻的打擊中已經心驚膽戰(zhàn),草木皆兵,一見到有繩索或木頭從城里扔出,他們就驚呼“阿基米德來了”,隨之抱頭鼠竄。羅馬軍隊被阻入城外達三年之久。最終,于公元前二一二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稍有松懈,大舉進攻闖入了城市。此時,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shù)學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的士兵哪里肯聽,只見他舉刀一揮,一位璀璨的科學巨星就此隕落。
諾貝爾(1833—1896)
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lfredBernhardNobel,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fā)明家、軍工裝備制造商和炸藥的發(fā)明者。他曾擁有Bofors軍工廠,主要生產軍火;還曾擁有一座鋼鐵廠。在他的遺囑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財富創(chuàng)立了諾貝爾獎,各種諾貝爾獎項均以他的名字命名,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諾貝爾命名的。
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母親是以發(fā)現(xiàn)淋巴管而成為著名的瑞典博物學家——魯?shù)仑惪说暮笠?/span>(yì)。他從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那里學習了工程學的基礎,也像父親一樣具有發(fā)明的才能。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位發(fā)明家,在俄國擁有大型機械工廠,1840—1859年其父在圣彼得堡從事大規(guī)模水雷生產,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于克里米亞戰(zhàn)爭。他發(fā)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系統(tǒng)、設計了一種制造木輪的機器、設計制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1853年5月,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表彰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功績,破例授予他勛章。在父親永不停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影響和引導下,諾貝爾走上了光輝燦爛的科學發(fā)明道路。
諾貝爾一家于1842年離開斯德哥爾摩同當時正在圣彼得堡的父親相團聚。他的299種發(fā)明專利中有129種發(fā)明是關于炸藥的,所以諾貝爾被稱為炸藥大王。諾貝爾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兩句名言:“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多么質樸無華的語言!卻道出了真諦。
研究炸藥
重返瑞典以后,諾貝爾開始制造液+體+炸+藥(此處為網絡上不允許用的關鍵詞,用“+”號分開)硝化甘油。在這種炸藥投產后不久的1864年,工廠發(fā)生爆炸,諾貝爾最小的弟弟埃米爾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險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這座工廠,被認為是“科學瘋子”的諾貝爾,只好向朋友借了一只船在湖面的船上進行實驗,尋求減小搬動硝化甘油時發(fā)生危險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這種混合物可以安全運輸。上述發(fā)現(xiàn)使他得以改進黃色炸藥和必要的雷管。黃色炸藥在英國(1867年)和美國(1868年)取得專利之后,諾貝爾進而實驗并研制成一種威力更大的同一類型的炸藥爆炸膠,于1876年取得專利。大約10年后,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無煙火藥彈道炸藥。他曾要求彈道炸藥的專利權要包括柯達炸藥,但遭到法庭否決。諾貝爾在全世界都有炸藥制造業(yè)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國巴庫油田的產權,所擁有的財富是巨大的,他因此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諾貝爾本質上是一位和平主義者,希望他發(fā)明的破壞性炸藥有助于消滅戰(zhàn)爭,但他對人類和國家的看法是悲觀主義的。
諾貝爾在圣彼得堡長大和求學后去法國和美國深造
學成返回瑞典從事化學,尤其是炸藥的研究與發(fā)明。諾貝爾父子在斯德哥爾摩市郊建立試驗室,首次研制出解決炸藥引爆的雷汞管。1863年開始生產甘油炸藥,由于液+體+炸+藥(此處為網絡上不允許用的關鍵詞,用“+”號分開)容易發(fā)生爆炸事故,1866年他制造出固體的安全猛烈炸藥“達那馬特”,這一產品成為以后諾貝爾國際性工業(yè)集團的基石。1867年又發(fā)明安全雷管引爆裝置,隨后又相繼發(fā)明威力更大的炸藥多種。他畢生共有各類炸藥及人造絲等近400項發(fā)明,獲85項專利。這些發(fā)明使諾貝爾在世界化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諾貝爾通過制造炸藥積累大量財富,他購入瑞典B·哥爾斯邦軍火化工廠性大部分股權,創(chuàng)建了諾貝爾化工公司,在西歐各國開設生產炸藥性兩個托拉斯,擁有在俄國巴庫開采石油的諾貝爾兄弟公司。
愛好文學
諾貝爾對文學有長期的愛好,在青年時代曾用英文寫過一些詩。后人還在他的遺稿中發(fā)現(xiàn)他寫的一部小說的開端。他對各種人道主義和科學的慈善事業(yè)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財產都交付給了信托,設立了后來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的獎金——諾貝爾獎金,即和平、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共5項諾貝爾獎金(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金是瑞典國家銀行在1968年提供資金增設的)。鮮為人知的是諾貝爾同時也是一位劇作家,但是一直到他垂危的時候,他唯一的一部劇作才得以復印??上У氖?,他的作品被認為是“誹謗滋事、褻瀆神明”,一迨諾貝爾過世就幾乎全都被銷毀了,只有區(qū)區(qū)三份得以幸存。一直到2003年,首部幸存版才在瑞典出版。除了世界語外,這部戲劇還沒有被翻譯成其它語言,包括英語。
遺囑
諾貝爾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曾先后立下過3份內容非常相似的遺囑。第一份立于1889年,第二份立于1893年,第3份則立于1895年,最后存放在斯德哥爾摩一家銀行,也就是要以它為準的最后遺囑。這份遺囑取消了分贈親友的部分,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用于設立獎勵基金,于1897年初在瑞典公布于眾:簽名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經過成熟的考慮之后,就此宣布關于我身后可能留下的財產的最后遺囑如下:“我所留下的全部可變換為現(xiàn)金的財產,將以下列方式予以處理:這份資本由我的執(zhí)行者投資于安全的證券方面,并將構成一種基金;它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的形式,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將被平分為5份,其分配辦法如下:一份給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的人;一份給作出過最重要的化學發(fā)現(xiàn)或改進的人;一份給在生理和醫(yī)學領域作出過最重要發(fā)現(xiàn)的人;一份給在文學方面曾創(chuàng)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給曾為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為廢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舉行和平會議作出過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物理和化學獎金,將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生理學和醫(yī)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yī)學院授予;文學獎金由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文學院授予;和平獎金由挪威議會選出的一個五人委員會來授予。我的明確愿望是,在頒發(fā)這些獎金的時候,對于授獎候選人的國籍絲毫不予考慮,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只要他值得,就應該授予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愿望。這是我的唯一有效的遺囑。在我死后,若發(fā)現(xiàn)以前任何有關財產處理的遺囑,一概作廢。阿爾弗雷德·伯哈德·諾貝爾1895年11月27日”
在諾貝爾遺囑公布之初,瑞典社會輿論的批評和譴責之聲占了上風。報界公開地鼓勵親屬上訴,反對它的理由主要是“法律缺陷”和“不愛國”。報界說,一個瑞典人不注意瑞典的利益,既不把這筆巨額遺產捐贈給瑞典,也沒有給瑞典人甚至斯堪的納維亞人獲獎的優(yōu)先權,還要瑞典承攬這些額外工作,從而給瑞典人帶來不能給他們任何利益的麻煩,那純粹是不愛國的,瑞典的獎金頒發(fā)機構將不可能令人滿意地完成分派給它們的任務。遺囑還把頒發(fā)和平獎金的任務交給一個由挪威議會指定的委員會,瑞典與挪威之間的關系當時已經非常緊張,這將要嚴重損害瑞典的利益。一部分社會民主黨人士指責說,諾貝爾設立獎金支持個別杰出人物,無助于社會進步。他們認為,諾貝爾的財產來自勞動和大自然,應該使社會每一個成員都得到益處。而對法律缺陷的批評,曾被認為將使整個的遺囑失效。高明的律師們挑出的第一個毛病是,遺囑中沒有明確講出立囑人是哪國公民。這樣一來,就難以確定該由哪個國家的執(zhí)法機關來判決遺囑的合法性,更無法確定該由哪國政府來組織諾貝爾基金委員會了。這個指責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諾貝爾生在瑞典,成長在俄國,創(chuàng)業(yè)活動遍及歐洲,晚年也沒有成為任何一個歐洲國家有國籍的公民。他們挑出的第二個毛病是,遺囑沒有明確指出全部財產由誰來負責保管。他們說,雖然遺囑說要成立一個基金會,但又沒有指定由誰來組織這個基金會。所以,可以認為,遺囑執(zhí)行人無權繼承遺產,而繼承遺產的基金會又不存在。最令人喪氣的是,諾貝爾在遺囑中委托瑞典科學院來評定物理學和化學獎金,而該院院長漢斯·福舍爾卻主張把諾貝爾的財產捐贈給瑞典科學院,福舍爾還拒絕參加研究評獎細則的會議。遺囑執(zhí)行人索爾曼等人不懈努力,1898年5月21日,瑞典國王宣布諾貝爾遺囑生效。1901年6月29日,瑞典國會通過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的紀念日,頒發(fā)了首次諾貝爾獎。
設立諾貝爾獎
去世前于1895年立下遺囑,將其財產性大部分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萬美元)設立物理、化學、生理或醫(yī)學、文學以及和平事業(yè)5種獎金(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增設經濟學獎金),獎勵當年在上述領域內作出最大貢獻的學者。從1901年開始,獎金在每年諾貝爾逝世時間12月10日下午四點半頒發(fā)。諾貝爾一生在死神的威脅下為人類向大自然索取動力,在講述自己一生的科學技術成就時他只用了簡短的幾句話——“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學問從家庭教師處得來,從沒有進過高等學校。他特別致力于應用化學的研究,生平所發(fā)明的炸藥有:猛炸藥、無煙火藥、‘巴立斯梯’或稱C89號,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學會、倫敦的皇家學會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師學會。1880年得瑞典國王創(chuàng)議頒發(fā)的科學勛章,又得到法國大勛章?!?/span>
辭世
1896年,諾貝爾本人得了心絞痛和心臟病,并且非常嚴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醫(yī)生建議他服用硝化甘油(當時試驗證明有效,但沒有理論支持)他不予理睬直到去世。直到一百多年后三位獲得1998年諾貝爾醫(yī)學獎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硝化甘油中的一氧化氮是機體產生的一種信號分子,能夠舒張血管從而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對心血管系統(tǒng)產生益處,才得到了理論上的支持。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的圣雷莫去世,終年63歲。
諾貝爾的墓碑是一座高約3米的灰色尖頂石碑,看上去很普通。石碑正面刻有“nobel”幾個金字和諾貝爾的生卒年月,墓碑兩側刻有諾貝爾4位親人的名字和生卒。墓碑右側的地上,插著編號牌:170/1678。周圍是10棵一人多高的柏樹。碑上沒有諾貝爾的肖像(據(jù)說諾貝爾生前只有一張畫像),沒有浮華的雕飾,沒有關于他在人類歷史上寫下的輝煌!每一個知道諾貝爾的人,站在他的墓前,都會感到這種樸素帶給人的心靈震撼。
世界人民的懷念
在世界科學史上,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不僅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全部貢獻給了科學事業(yè),而且還在身后留下遺囑,把自己的遺產全部捐獻給科學的事業(yè),用以獎掖后人,向科學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最高科學大獎。他的名字和人類在科學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遠地留在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文明史冊上。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
家庭
諾貝爾從小主要受家庭教師的教育,16歲就成為很有能力的化學家,能流利地說英、法、德、俄、瑞典等國家的語言。1850年離開俄國赴往巴黎學習化學,一年后又赴美國在J·埃里克森(鐵甲艦“蒙尼陀”號的建造者)的指導下工作了4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親的工廠里工作,直到1859年該工廠破產了為止。
他出生在一個技師家庭。1833年10月21日,一個瘦弱的嬰兒在這個家庭誕生,他就是后來的炸藥大王諾貝爾。諾貝爾從小體弱多病,意志頑強,不甘落后。諾貝爾的父親很關心小諾貝爾的興趣愛好,常常講科學家的故事給他聽,鼓勵他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諾貝爾的母親卡羅萊曼,是一位有文化教養(yǎng)的婦女,講求實際,樂觀豁達,謙虛有禮。她對孩子既嚴格又慈愛,經常帶著諾貝爾做一些澆花、鋤草、清除垃圾的勞動。
愛情
在諾貝爾生前與身后,人們對他常有歐洲“最富有的流浪漢”之說。他一生沒有妻室兒女,也沒有固定住所。他曾說過:“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曾有3位女性進入他的生活,但一個早逝,一個無緣,一個無知而負心,諾貝爾的愛情是悲劇。
求學
1841年,諾貝爾8歲,他終于達到了上學的年齡,諾貝爾進了當?shù)氐募s臺小學,這是他一生中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唯一的一所學校。諾貝爾由于生病,上課出勤率最低。但是在學校里,他學習努力,所以成績經常名列前茅。這時候,諾貝爾的父親因謀生困難,已經到鄰國芬蘭去工作了。他和母親仍然留在斯德哥爾摩。沒有多久,諾貝爾的父親創(chuàng)制的一種水雷,被俄國公使知道了。公使參觀了他的產品,十分賞識,盛情邀請他到俄國去工作,并且送他到彼得堡(列寧格勒)。他創(chuàng)制的水雷,在1853年爆發(fā)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被俄軍用來阻擋英國艦隊的前進。1842年,諾貝爾全家移居俄國的彼得堡。9歲的諾貝爾因不懂俄語,身體又不好,不能進當?shù)貙W校。他父親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輔導他兄弟三人學習文化。老師經常進行成績考核,向父親匯報學習情況,諾貝爾進步很快。學習之余,他喜歡跟著父親,在工廠里做些零碎活。諾貝爾跟著父親,看父親設計和研制水雷、水雷艇和炸藥,耳聞目見,在他幼小的心靈中,萌發(fā)了獻身科學的理想。父親也非常希望他學機械,長大后成為機械師。1850年,17歲的諾貝爾,便以工程師的名義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在有名的艾利遜工程師的工場里實習。實習期滿后,他又到歐美各國考察了4年,才回到家中。在考察中,他每到一處,就立即開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國工業(yè)發(fā)展的情況。諾貝爾從小體弱多病,加上他又特別勤奮,1854年的夏天,他的病越來越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放下工作去醫(yī)治。治病期間,他給父親去信說:“我希望不久能結束這種游牧生活,開始活動內容較多的新生活。目前這種生活,消磨我的時間,實在令人討厭?!睕]有等病完全好,他就投身工作和學習了。
科研
諾貝爾的父親是1859年搬回瑞典的。當時,許多國家迫切要求發(fā)展采礦業(yè),加快采掘速度,炸藥不能適應這種需要,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大問題。了解各國工業(yè)狀況的諾貝爾,堅定了改進炸藥生產的決心。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了:法國發(fā)明了性能優(yōu)良的炸藥。其實,這個消息是不確切的。原來,法國有名的軍械專家皮各特將軍,在研究改進子彈的射程和速度時,發(fā)現(xiàn)用現(xiàn)有的炸藥,不可能有更好的結果,必須改良炸藥。于是,陸軍部組織力量,著手研究炸藥了。這件事,促成了諾貝爾全力以赴,研究炸藥。諾貝爾一天到晚關在實驗室里,查閱資料,一次又一次地做著各種炸藥試驗。他的父母明白搞炸藥的危險,對他改變專業(yè)很不高興。有一天,父親對他說:“孩子呀,你的職業(yè)是搞機械,應當集中精力干份內的事,別的方面還是不要分心為好。”諾貝爾說:“改進炸藥是很重要的,一旦用在生產上,就會給人類創(chuàng)造極大的財富。危險當然免不了,我盡量小心就是了?!睆拇?,諾貝爾經常向親戚朋友,宣傳解釋改進炸藥的重要意義。這樣,同情、贊助他的人越來越多,連反對他的父母,也被他的堅強意志所感動,只好默認了。研究炸藥在諾貝爾之前,很多人研究和制造過炸藥,中國的黑色火藥早已傳到歐洲。意大利人蘇伯萊羅,在1847年發(fā)明的硝化甘油,是一種威力比黑色火藥大得多的猛烈炸藥。但是,這種炸藥特別敏感,容易爆炸,制造、存放和運輸都很危險,人們不知道該怎么使用它。1862年初,諾貝爾的哥哥試圖用硝化甘油制造出更好的炸藥。他想:硝化甘油是液體,不好控制,要是把它和固體的黑色火藥混合在一塊,按說可以做成很好的炸藥。他反復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這種炸藥放置幾小時后,爆炸力就大大減弱,沒有實用價值。老諾貝爾失敗了。諾貝爾繼續(xù)了他的研究。過去,人們是用點燃導火索的辦法,來引起黑色火藥爆炸的,安全可靠。但是,這種辦法卻不能使硝化甘油發(fā)生爆炸。硝化甘油既容易自行爆炸,又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所以在發(fā)明以后的十幾年間,除了用來治療心絞痛外,并沒有人把它當炸藥用。1862年的五六月間,諾貝爾做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實驗:在一個小玻璃管內盛滿硝化甘油,塞緊管口;然后,把這個玻璃管放入一個稍大一點的金屬管內,里面裝滿黑色火藥,插入一只導火管后,把金屬管口塞緊;點燃導火管后,把金屬管扔入水溝。結果,發(fā)生了劇烈的爆炸,顯然比同等數(shù)量的黑色火藥的爆炸要猛烈得多。這表明所有的硝化甘油已經完全爆炸。這個情況啟發(fā)了諾貝爾,使他認識到:在密封容器內,少量的黑色火藥先爆炸,可以引起分隔開的硝化甘油完全爆炸。1863年秋,諾貝爾和他的弟弟一起,在斯德哥爾摩海倫坡建立了一所實驗室,從事硝化甘油的制造和研究。經過多次的試驗,這年的年底,諾貝爾終于發(fā)明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起初,諾貝爾用黑色火藥作引爆藥;后來,他發(fā)明了雷管來引爆硝化甘油。1864年,他取得了這項發(fā)明的專利權。初獲成功之后,接著來的,是巨大的挫折。1864年9月3日,海倫坡實驗室在制造硝化甘油的時候發(fā)生了爆炸,當場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諾貝爾的弟弟。這個禍事發(fā)生以后,周圍居民十分恐慌,強烈反對諾貝爾在那里制造硝化甘油。結果,諾貝爾只好把設備轉移到斯德哥爾摩附近的馬拉倫湖,在一只船上制造硝化甘油。幾經波折,1865年3月,諾貝爾在溫特維根找到一處新廠址,在那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硝化甘油工廠。炸藥家族在諾貝爾前進的道路上,真是荊棘叢生。世界各國買了他制造的硝化甘油,經常發(fā)生爆炸:美國的一列火車,因炸藥爆炸,給炸成了一堆廢鐵;德國的一家工廠,因炸藥爆炸,廠房和附近民房,全部變成一片廢墟;“歐羅巴”號海輪,在大西洋上遇到大風顛簸,引起硝化甘油爆炸,船沉人亡。這些慘痛的事故,使世界各國對硝化甘油失去信心,有些國家,甚至下令禁止制造、貯藏和運輸硝化甘油。面對這種艱難的局面,諾貝爾沒有灰心,他深信完全有可能解決硝化甘油不穩(wěn)定的問題。一年過去了。諾貝爾在反復試驗中發(fā)現(xiàn):用一些多孔的木炭粉、鋸木屑、硅藻土等吸收硝化甘油,能減少容易爆炸的危險。最后,他用一份重的硅藻土,去吸收三份重的硝化甘油,第一次制成了運輸和使用都很安全的硝化甘油工業(yè)炸藥。這就是諾貝爾安全炸藥。為了消除人們對硝化甘油炸藥的懷疑和恐懼,1867年7月14日,諾貝爾在英國的一座礦山做了一次對比實驗:他先把一箱安全炸藥放在一堆木柴上,點燃木柴,結果,這箱炸藥沒有爆炸;他再把一箱安全炸藥從大約20米高的山崖上扔下去,結果,這箱炸藥也沒有爆炸;然后,他在石洞、鐵桶和鉆孔中裝入安全炸藥,用雷管引爆,結果,都爆炸了。這次實驗,獲得了完全的成功,給參觀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諾貝爾的安全炸藥,確實是安全的。不久,諾貝爾建立了安全炸藥托拉斯,向全世界推銷這種炸藥。從此,人們結束了手工作坊生產黑色火藥的時代,進入了安全炸藥的大工業(yè)生產階段。1873年,諾貝爾的安全炸藥托拉斯,在巴黎設立了一個總辦事處,附設一個實驗室。他在這里做了許多實驗,改進炸藥的制造方法。諾貝爾的安全炸藥比黑火藥的威力大得多,又安全可靠,所以銷售量直線上升,逐漸風行全世界。1867年賣出11噸,到1874年,就賣出了3000噸。安全炸藥也有缺點。缺點之一,就是爆炸力沒有純粹的硝化甘油大。正是由于這種原因,有的地方,仍然冒險使用硝化甘油做炸藥。怎樣找到兼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力,又有安全炸藥的安全性能的新炸藥,一時成為許多發(fā)明家努力尋求的目標。這一回,又是諾貝爾首先獲得了成功。有一天,諾貝爾在實驗室工作的時候,手指被割破了,順手用一種含氮量比較低的硝酸纖維素敷住了傷口。那天晚上,因為傷口疼痛,不能入睡,他躺在床上琢磨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如何才能使硝酸纖維素同硝化甘油混合。硝酸纖維素,是用纖維素同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互相作用制成的,是一種很容易著火的東西。因為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比例不同,作用的時間長短不同,生成的硝酸纖維素的含氮量有高有低。諾貝爾很早就想把硝化甘油和硝酸纖維素混合起來,制成炸藥,一直不能成功。現(xiàn)在,諾貝爾從敷料能夠吸收血液這件事得到了啟發(fā),忽然想到能不能用含氮量較低的硝酸纖維素,來同硝化甘油混合呢?他一骨碌爬起來,忘記了手指的疼痛,跑到實驗室,一個人做起實驗來了。他把大約一份重的火棉,溶于九份重的硝化甘油中,得到一種爆炸力很強的膠狀物——炸膠。第二天,當諾貝爾的助手華倫巴赫上班時,一種新型的炸藥——炸膠已經制成了。華倫巴赫又驚又喜,十分佩服他這種如醉如癡的干勁。經過長年累月的測試,1887年,諾貝爾把少量的樟腦,加到硝化甘油和火棉炸膠中,發(fā)明了無煙火藥。直到今天,在軍事工業(yè)中普遍使用的火藥,都屬于這一類型。無煙火藥比黑色火藥的爆炸力大得多,而且爆炸時燃燒充分,煙霧很少,所以人們稱它為無煙火藥。制造炸藥,一要爆炸力強,二要安全可靠,三要按照人的要求隨時爆炸。諾貝爾制成了安全炸藥、無煙火藥,又制成了引爆用的雷管,很好地解決了這三大難題。人們稱諾貝爾是炸藥大王,他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研究炸藥,始終重視把研究成果應用到生產上去。他認為:只有在生產上取得實際效果的發(fā)明,才是有用的。所以,他的發(fā)明能很快應用在生產上,并且立即得到實在的經濟收益。1863年,諾貝爾發(fā)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劑。當年秋天,他就在自己家里的實驗室,開始制造硝化甘油和引爆劑;1865年,就在斯德哥爾摩郊外,建起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1866年,諾貝爾制成了安全炸藥,第二年就投入了生產。3年后,年銷售量由11噸增加到424噸,7年后,激增至3120噸。諾貝爾開創(chuàng)了科學研究成果迅速地應用于生產的先例。
博學多才炸藥發(fā)明家諾貝爾,知識豐富,興趣廣泛,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對電學、光學、機械學、生物學、生理學都相當了解,時常把自己的研究,和其他學科聯(lián)系起來加以思索。他說:“各種科學彼此之間是有內在聯(lián)系的,為了解決某一科學領域里的問題,應該借助于其他有關的科學知識。”諾貝爾一生共得到各種各樣的專利權355項。晚年,他做過人造絲和人造橡膠的試驗,雖然沒有成功,但對后來的發(fā)明,卻有不少幫助。一提到諾貝爾,人們都稱贊他是偉大的發(fā)明家,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個詩人和文學愛好者。他喜歡閱讀瑞典、英、法、德、俄文的各種文學名著。他特別喜歡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在他寫的一篇抒情詩中,有過這樣的句子:“我只知道專心讀書探索大自然,吸取淵博而浩瀚的知識寶泉?!彼€寫過《兄弟與姐妹》、《最快樂的非洲》等小說。
諾貝爾于1896年12月10日去世。
年表
1833年他1歲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父親破產。
1840年他7歲父親伊馬奴耶魯將家小留在故鄉(xiāng),而到俄國圣彼得堡(今之列寧格勒)找工作。
1841年他8歲入小學。
1842年他9歲父親工廠的生意興隆,全家遷到圣彼得堡。意大利圣雷莫諾貝爾舊居。
1843年他10歲父親發(fā)明的魚雷受到俄國政府的重視,獲頒獎勵金三千盧布。弟弟耶米爾誕生。
1850年他17歲為研究化學,而留學美國。
1852年他19歲在巴黎他深愛的少女去世,而懷著悲傷的心情回到圣彼得堡。
1853年他20歲父獲俄皇頒授獎牌。因積勞成疾而到德國的埃格溫泉養(yǎng)病。
1854年他21歲英國、法國、土耳其、澳大利亞的聯(lián)合軍對俄戰(zhàn)爭開始。(克里米亞戰(zhàn)爭)。伊馬奴耶魯所發(fā)明的魚雷,被埋設在芬蘭灣。被西寧、特拉普兩博士鼓勵做硝化甘油炸藥的發(fā)明。
1856年他23歲克里米亞戰(zhàn)爭俄國兵敗,因此使父親的工廠陷入困境。因水計量器的改良,而獲得專利權。
1858年他25歲為籌措父親的事業(yè)資金而去倫敦。
1859年他26歲父親事業(yè)失敗,雙親帶著弟弟耶米爾回到斯德哥爾摩。
1860年他27歲一邊與二哥魯特伊喜在轉售的工廠中工作,一邊從事硝化甘油炸藥的研究。這一年冬天,生了場大病。
1863年他30歲發(fā)明硝化甘油炸藥用的雷管。十月,得到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跟父親在斯德哥爾摩辦廠。
1864年他31歲硝化甘油工廠爆炸,弟耶米爾慘死。因此取締炸藥愈嚴密,以致關閉瑞典工廠,而在德國建廠。十月,成立[硝化甘油炸藥公司。
1865年他32歲在德國漢堡設立火藥公司,在克魯伯建廠。
1866年他33歲硝化甘油爆炸事件不斷在世界各地發(fā)生,因此各地爭相取締,硝化甘油公司陷入困境,他因此發(fā)明了甘油炸藥。
1867年他34歲五月,獲得英國的炸藥專利,從這一年開始,年產量為十一噸。新的諾貝爾雷管發(fā)明成功。
1867年他35歲從美國開始,在歐洲各地開設諾貝爾公司,炸藥事業(yè)鼎盛。跟父親同時獲得瑞典科學研究院的亞斯特獎。
1870年他37歲克魯伯火藥工廠爆炸,造成重大損失。普法戰(zhàn)爭開始,炸藥初顯威力。
1871年他38歲在英國創(chuàng)辦炸藥公司。法國也允許制造炸藥,而和保羅·鮑合作創(chuàng)業(yè)。
1872年他39歲父伊馬奴耶魯病故。
1873年他40歲定居巴黎。大哥羅貝爾特在巴庫發(fā)現(xiàn)油田。
1876年他43歲雇用斯陀夫人(190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843—1914年)為秘書,之后逐漸熱衷于和平運動。
1878年他45歲完成可塑炸藥。五月,加入哥哥們的石油事業(yè),成立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
1882年他49歲到俄國和哥哥魯特伊喜會面。
1884年他51歲被推薦為倫敦皇家協(xié)會、巴黎技術協(xié)會、瑞典皇家科學協(xié)會的會員。
1887年他54歲取得噴射炮彈火藥的專利。
1889年他56歲母親安莉耶特在故鄉(xiāng)斯德哥爾摩去世。
1890年他57歲受法國人迫害,而離開居住十八年之久的巴黎,搬到意大利圣利摩,在當?shù)貏?chuàng)立研究所。
1893年他59歲成為瑞典蕪普撒勒大學的榮譽教授,講授哲學。
1895年他62歲于十一月二十七日立下遺囑,諾貝爾獎因此產生。
1896年他63歲十二月十日的晚上,在圣利摩的米歐尼德莊永眠。
1901年逝世后五年十二月十日依照諾貝爾的遺囑,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一屆諾貝爾頒獎典禮。
自傳
當有人要諾貝爾寫自傳時,他認為不應拿自己的功績吹噓,他寫道:“下面的記載,依我看是最漂亮的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當他呱呱墜地時,他那可憐的生命,本可斷送于一位仁慈的醫(yī)生之手。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清潔,從不累及他人。主要的過失:沒有太太,脾氣很壞,消化不良。唯一的愿望:不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惡:不祭拜財神”。
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雕琢的寶石。人類從新發(fā)現(xiàn)中得到的好處總要比壞處多。我的理想是為人類過上更幸福的生活而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
科研成果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干的發(fā)明家,傾心于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藥。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xiàn)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藥。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藥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炸藥方面。1862年夏天,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藥實驗時發(fā)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鄰居們出于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后,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xù)實驗。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藥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藥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fā)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礦山開發(fā)、河道挖掘、鐵路修建及隧道的開鑿,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藥,所以硝化甘油炸藥的問世受到了普遍的歡迎。諾貝爾在瑞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廠,隨后又在國外建立了生產炸藥的合資公司。但是,這種炸藥本身有許多不完善之處。存放時間一長就會分解,強烈的振動也會引起爆炸。在運輸和貯藏的過程中曾經發(fā)生了許多事故,針對這些情況,瑞典和其他國家的政府發(fā)布了許多禁令,禁止任何人運輸諾貝爾發(fā)明的炸藥,并明確提出要追究諾貝爾的法律責任。面對這些考驗,諾貝爾沒有被嚇倒,他又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發(fā)明了以硅藻土為吸收劑的安全炸藥,這種被稱為黃色炸藥的安全炸藥,在火燒和錘擊下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安全性。這使人們對諾貝爾的炸藥完全解除了疑慮,諾貝爾再度獲得了信譽,炸藥工業(yè)也很快地獲得了發(fā)展。在安全炸藥研制成功的基礎上,諾貝爾又開始了對舊炸藥的改良和新炸藥的生產研究。兩年以后,一種以火藥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新型膠質炸藥研制成功。這種新型炸藥不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更加安全,既可以在熱輥子間碾壓,也可以在熱氣下壓制成條繩狀。膠質炸藥的發(fā)明在科學技術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視。諾貝爾在已經取得的成績面前沒有停步,當他獲知無煙火藥的優(yōu)越性后,又投入了混合無煙火藥的研制,并在不長的時間里研制出了新型的無煙火藥。諾貝爾一生的發(fā)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99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際,他仍念念不忘對新型炸藥的研究。
工業(yè)帝國
諾貝爾生前曾說他不喜歡經商,說他厭惡那些爾虞我詐的商務糾紛,他說與其進那些商務仲裁所,不如進他的技術實驗室。然而他可確實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生前在各國創(chuàng)建的諾貝爾分公司,可以說是現(xiàn)代跨國公司的先驅。第一步是在一艘廢棄在梅拉倫湖畔的平底駁船上邁出的。1863年10月14日,諾貝爾在瑞典獲得硝化甘油引爆物的專利后,想立即建廠投產。由于市政當局的禁令,他在市區(qū)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廠址,只好在“船上化工廠”著手投產。此后,在瑞典諾貝爾開辦過4家工廠。1865年,諾貝爾在德國漢堡開設了德國的諾貝爾公司;1873年至1891年遷居法國期間,法國諾貝爾公司所屬的工廠開辦到7家;英國的諾貝爾公司所屬的工廠曾發(fā)展到8家;到70年代,諾貝爾已成工業(yè)巨富,他委托大哥在芬蘭和俄國開辦了化工廠,還投資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后者曾是諾貝爾巨額資產的重要財源之一。后來各國的公司和工廠被改組為兩個國際托拉斯:英德托拉斯和拉丁托拉斯。從1886年到1896年的10年間,諾貝爾跨國公司已遍及21個國家,擁有90余座工廠,雇工多達萬余人,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諾貝爾跨國公司實際上已成為一個龐大的工業(yè)帝國。諾貝爾在巴黎工作和生活期間,流傳著不少有關他的軼聞趣事。有一則說,他聘用作為廚娘的一個法國姑娘告訴他,她要辭職去結婚。諾貝爾問這位法國姑娘要他送點什么結婚禮物,這位聰明而機靈的法國姑娘提出:別的都不要,只想要“諾貝爾先生本人一天所掙的錢”。這個請求可難倒了諾貝爾,因為諾貝爾本人也不知道他一天掙多少錢。然而,諾貝爾是一個答應了的事就一定要辦的人,于是他經過幾天計算之后,算出他一天大概能掙4萬法郎。這樣,他就把4萬法郎作為結婚禮物贈給了那位姑娘。據(jù)說這筆錢在當時的價值,僅靠它的利息就可以讓這位姑娘舒心地過上一輩子。
詩人夢
諾貝爾在少年時代深受英國詩人雪萊的影響,并因此做過想當詩人的“雪萊夢”。成年之后,盡管由于技術發(fā)明與商務發(fā)展兩方面的事務極為繁忙,業(yè)余時間很少,但諾貝爾對文學的愛好與他對科學的愛好一樣始終如一??梢哉f,文學與科學是諾貝爾的兩大精神支柱。對于英國文學,諾貝爾除了喜歡閱讀雪萊、拜倫和莎士比亞等人的作品之外,甚至對英國不怎么著名的作家作品也極為熟悉。對于法國文學,他除了與雨果有直接交往而閱讀他的作品之外,還廣泛地閱讀莫泊桑、巴爾扎克、左拉等人的作品。對于俄國文學,他喜歡閱讀果戈里、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對于包括他的祖國瑞典在內的斯堪的納斯亞各國的文學,他閱讀過易卜生、比約恩森、加博格、基蘭等人的作品。對這些作品他都有過獨特的評價。諾貝爾不僅喜歡閱讀文學作品,而且也曾嘗試過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他寫過詩,《一則謎語》就是他的一首自傳體式的長詩。晚年他開始創(chuàng)作小說,1861年寫的《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寫的《姊妹們》,這兩部作品抒發(fā)他對社會改革的觀點,1895年寫的喜劇《桿菌發(fā)明專利權》,則對現(xiàn)實持批評態(tài)度,作品充滿了挖苦和譏諷。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戲劇作品,是寫于1895年的《復仇的女神》。這部悲劇在巴黎出版時,諾貝爾已經永辭人世。他的家族成員們認為:“像這么一部可憐的劇作,不能給一位偉人帶來榮譽的紀念?!币虼酥涣粝?/span>3本保存,其余的全部銷毀。這個家族的決定也許是對的,因為,諾貝爾在年輕時表現(xiàn)出來詩人的氣質,已經在漫長的發(fā)明家和大企業(yè)主的一點兒也不浪漫的歲月中消失了。諾貝爾也喜歡與文學密切相關的哲學,對于當時著名的歐美哲學家,他比較喜歡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的實證主義哲學。在哲學方面,他曾列出過一些準備寫的論文目錄和提綱。
財產
諾貝爾到底有多少資產,這是連諾貝爾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的問題。按照諾貝爾的遺囑,要把他的全部資產變成現(xiàn)金,這本身就是一個牽涉到多國經濟和法律的巨大工程。經索爾曼等人數(shù)年在多國之間來回奔波,終于在1900年對諾貝爾遺產的清理有了一個初步的輪廓。諾貝爾在各國資產變換為現(xiàn)金后的一個主要清單如下(這是一個在諾貝爾資產變換現(xiàn)金過程中已被大大地貶值和打了折扣的清單):瑞典5,796,140.00;挪威94,472.28;德國6,152,250.95;奧地利228,754.20;法國7,280,817.23;蘇格蘭3,913,938.67;英格蘭3,904,235.32;意大利630,410.10;俄國5,232,773.45;總計:33,233,792.20瑞典克朗。遺產變換為現(xiàn)金的總額33233792瑞典克朗,約為920萬美元。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xiàn)在,諾貝爾的這筆遺產確實都是一筆巨額遺產。根據(jù)諾貝爾基金會評選章程規(guī)定,一項資金既可以完全由一人獲得,也可以由兩人或多人平均分享。其中,和平獎除了可以頒發(fā)給個人、兩人或多人之外,還可以頒發(fā)給某一組織和機構。按章程規(guī)定,獲獎者每年除了可以獲得當年頒發(fā)的那份數(shù)額可觀的獎金之外,還可以獲得一枚金質獎章和一份獲獎證書。由于諾貝爾基金的主要基金每年是變化的,其基金所得純收入也就每年有所不同,因此每年的每項獎金數(shù)額也就各不相同。例如,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每項獎金的數(shù)額約為15萬瑞典克朗,約合4.2萬美元。此后,由于在債券、股票、房地產等方面的投資獲利,諾貝爾基金不斷增值積累,其獎金金額也在逐年增長。80年代之后,每項獎金的數(shù)額增加到100多萬瑞典克朗。到了90年代,每項獎金數(shù)額又有較大增長。例如,1993年每項獎金為670萬瑞典克朗,當年的這一數(shù)額約合84萬美元。又如,1996年的每項獎金已增加到740萬瑞典克朗,當年的這一數(shù)額約合112萬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shù)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獎項
諾貝爾獎創(chuàng)立于1901年,它是根據(jù)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fā)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chuàng)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他的遺產大約是三千三百萬克倫,遺產所孳生的利息,便被當作“諾貝爾獎”的基金。頒獎儀式每年于諾貝爾逝世的那一天,也就是十二月十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舉行,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發(fā)。諾貝爾獎是按照諾貝爾最后的遺囑訂定的,分成下列的六項:(1)物理獎:由瑞典科學研究院決定,對于物理方面有重要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的人。(2)化學獎:由瑞典科學研究院決定,在化學有重要發(fā)現(xiàn)和改良的人。(3)醫(yī)學獎:由斯德哥爾摩的加羅林學會決定,在生理學或醫(yī)學上,有重要發(fā)現(xiàn)的人。(4)文學獎:由斯德哥爾摩學術院決定,對文學思想有啟發(fā)引導作用的人。(5)和平獎:由挪威議會組成的五人委員會決定。為促進國際的友好關系,且為和平會議的設立和普及竭盡心力,在軍備的廢除和縮減上有重要貢獻的人。(6)經濟學獎:并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
湖南省平江縣第一中學 張從軍 根據(jù)網絡資源整理成適合通用技術課的案例